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浪浪人生》的生命哲學

叔山意吾


電影角色們“笑對風浪”


《浪浪人生》海報

    《浪浪人生》的生命哲學

    電影《浪浪人生》由馬林執導,講述黃榮發(黃渤飾)作為小鎮的老大哥帶着大家投資開加油站,怎知因此虧四十萬帶着家人過上了被追債的貧窮生活。電影以“海浪”為核心意象,既是黃榮發“浪得就浪”的敢打敢拼的生活態度,也是電影以閩南沿海為故事背景、以賽龍舟作為重要劇情,帶出了當地的獨特民俗文化。

    電影開場便是黃榮發出海未歸,他的兒子狗達(范丞丞飾)被同鄉親朋追債,產生衝突。還是中學生的狗達,面對鄉親的酸言酸語、看見家人為父親還債的辛苦,心中對黃榮發極不滿。隨後電影主角黃榮發終於歸來,鏡頭一轉卻見他身坐輪椅,原來多年蹉跎已讓他身體落下一堆毛病,早已不是當年意氣風發、賽龍舟鼓手的老大哥。既行動不便需要康復治療,更糟的是他被診斷出心臟疾病,換瓣膜最便宜也要十萬,對他們本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了。

    《浪浪人生》改編自蔡崇達的非虛構作品《皮囊》,講述突然殘疾的父親、非要建屋的母親,一家人生活簡直千瘡百孔、禍不單行,然而喜劇的底色是悲劇,電影中黃榮發與家人們的相處淚中帶笑,雖然充滿了爭吵,卻也有家人互相扶持、幫助的溫馨橋段。兒子狗達雖然看不慣父親的嬉笑態度,更拒絕父親叫他去投稿的建議。然而為幫父親還債,嘴硬心軟的他在學校幫人寫情書,一份收二十元這樣賺錢。而姐姐黃嬌嬌(李嘉琦飾)學歷不高、長相普通,日日在工廠加班為還債,在她被人欺騙感情後,全家人義無反顧過去為她出氣。九十歲的老奶奶更是看似老邁虛弱,實則內心剛強,比黃榮發還勇猛,在現場點起火焰就話要放火,嚇得大家紛紛抱頭逃竄,全家入警局接受調查。

    影片全程幾乎很難看見角色的甚麼高光之處,簡直是各有各的不幸、生活瑣碎一地雞毛。然而電影的核心精神就在於“笑對風浪”,就如小鎮外面那潮來潮去的海浪,人生也是高低起伏、各有不同。現實生活裡,總是一個問題解決完有另一個問題。然而電影表述,“幸福的狀態”並非要建立在“幸福的生活”之上,而是一種心態。接受不完美、只要活下去一定有轉機,電影的主角其實相當悲慘,但內核堅韌的精神,卻給人很正面積極的能量。當看見黃榮發面臨心衰、欠債、全家被他拖累、一事無成,他自己都終於過不下去,選擇去跳海。把他救回來的兒子怒罵他: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銀幕前的觀眾,何嘗又不會想起自己無數個遭受人生的低潮、想要放棄的那個瞬間,最後撐下來命運又發生的奇跡般的轉變,確實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或許電影是改編自非虛構文學,有較強的現實基礎作為支撐,電影的細節和對配角的刻畫,都是有血有肉的。就如本來對黃榮發追債的幾個朋友,窮追猛打,又得知他的身體不容樂觀後,將已經追回的十萬元又拱手送回,說着“相信大哥”。這班親友其實從來沒當他是仇人,只是自己生活也不富裕。其後見他主動還錢,反而被打動了,又釋出了助人為樂的無私精神。又如電影裡黃榮發的妻子梨珍,既吃苦耐勞、一聲不吭拼命工作幫他還錢,體現她無比的堅強與忍耐力,然而演員殷桃的表演,讓人看見她在面對欠債丈夫、面對他留給自己的一堆爛攤子和災難時,眼神裡尖銳的“殺意”。她從來清楚自己和丈夫為何淪落這個田地。她清楚丈夫不完全是“欠他們的債”,而是大家一起投資,既然虧本了就應該各自承擔,只是她丈夫一人攬了全部責任;丈夫“笑對風浪”的態度,也深刻感染着她。就在生活拋來的一個又一個難題面前,兩人沒有大難臨頭各自飛,而是在過程中培養出生死不渝的感情。

    電影既拍出“生的掙扎”,也拍出“死得坦然”,當黃榮發身體終於支持不下而離世時,牆上只默默掛上一幅面帶笑容的黑白遺照。母子倆沒有抱頭痛哭流涕,反而是一切已過去的坦然。他們默默帶着骨灰罐來到海邊,讓黃榮發再看一次大海,回歸大海。從生到死的過渡,電影強調的是“選擇”,以黃榮發每次拋出的“硬幣”為隱喻,決定狗達是否去投稿?拋硬幣;要不要投資加油站?拋硬幣。電影拍出現實的一面,想做甚麼就去做,但不一定成;但也拍出生命的意義,在於與不確定性奮鬥、抗爭的過程,搏一搏,萬一單車變摩托?反正名利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電影當然有不少不足之處,無關支線過多、賽龍舟的劇情不連貫等,但電影被人詬病的浮誇之處,包括男主角命運接二連三的受挫,這正是從真實故事改編的。原著和電影所共通的,還有對生命積極的、向上的生活態度。

    叔山意吾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