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衆藝館)真實或半自傳

踱 迢

    真實或半自傳

    自《一個人在台上》之後,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獨腳戲”以外,也出現了跨媒體的單人表演。大概也可以從題材上多出了一種自我表述式的單人表演。所謂“自我表述”,在澳門常常被認為是“講自己的真實故事”。的確,這種內容的演出實在不少。例如許國權的《微笑的魚》及《肥C大隻》、梁建婷《氹仔故事,她說》、林偉彤《水藍拾記》、陳世平《水岸街童》等。

    也有一些從外地來的演出,包括一九九四年香港中英劇團帶來了馬松漢自編自導自演的《媽媽說要移民去》;一九九九年及二○○二年,已故“一人一故事劇場”導師李棫基創作及演出,由鄧樹榮執導的《真面目》也兩度在澳演出。

    這些演出都是由演員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為基調,當中包含了很多個人成長經歷、情感創傷、身份或社區變遷等。

    過去就有很多獨腳戲或單人表演中,演員真情表達時忍不住聲淚俱下的場面,成為澳門“單人表演”中一道常見的風景,甚至已成為觀眾對單人表演的慣性期待。然而,“自我表述”當中包含的“真實”,不一定在於演員就是演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它也可能是半虛構或完全虛構的敘事,但帶有自我投射的傾向。例如,曾在澳門藝術節演出《安徒生計劃》的加拿大導演羅伯 · 勒帕吉,便經常以單人表演之姿,講述家庭記憶與成長創傷。但是當人問到這些是不是他個人的故事時,卻發現未必每個演出都是Lepage自己的真實經歷,可能是童年時某個同學的故事再創作,或者穿插他童年記憶的純虛構故事,只不過在內容上投射了濃烈的情感,形成某種半自傳式的氛圍。

    “我不是在演自己,而是在演記憶中的自己。”他這樣說。這句話,正正揭露了所謂“自我表述”與“真實故事”之間的辯證關係。

    (“獨演”澳門 · 四)

    踱    迢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