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牟利社區門診資助額增12.5%
【本報消息】衛生局長羅奕龍指出,秉持強化政府、非牟利及私營醫療機構三方並行發展的大原則,落實資源下沉社區,非牟利醫療機構社區門診的資助名額由每年十六萬個增至約十八萬個,增幅為百分之十二點五。政府亦加強與社團機構協作,擴大工作覆蓋面及影響力,並與澳門協和醫院加強合作,縮短各項服務輪候時間,同時加強與內地高水平醫療機構的合作。
羅奕龍提到,醫療券計劃旨為推動家庭醫學、補貼及減少居民醫療開支、扶持業界,是次金額提升至七百元,肯定能達到相關目標,對業界有幫助。同步配套推出慢性病篩查計劃,希望私人醫生加入計劃及提供培訓認證,及後合作推出慢性病篩查套餐,讓過往不使用醫療券的居民加強醫療保健,支持業界發展。
山頂急診輪候縮短
對於有聽眾關注山頂醫院急診情況,他指現時急診平均等候時間少於六十分鐘。澳門協和醫院去年九月試營運至今年首季,專科門診已有四千四百人次就診、四千一百人次進行影像學檢查。隨着澳門協和醫院服務量逐步提高,可有效分流患者,進一步縮短公共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
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稱,未來將開展更多元社區健康宣傳活動,以較貼近居民生活的方式作推廣,近期陸續推出藥物安全、體重管理等主題活動。
局方亦透過設立體重管理門診、推動“健康校園”計劃等防控計劃,希望在二〇二七年進行的下一輪調查,中學生超重及肥胖比例不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