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鏡鑒”中葡交流展揭幕
逾百七展品彰顯澳門文化交匯樞紐地位
【本報消息】澳門文化局與故宮博物院主辦,葡萄牙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葡萄牙東方基金會及葡萄牙阿儒達圖書館協辦,澳門基金會、澳門旅遊局、澳門日報支持,澳門藝術博物館執行的“海通鏡鑒——十六至十九世紀中葡文化交流展”昨日於澳門藝博館四樓揭幕。
展覽展出故宮博物院、葡萄牙文博機構及澳門文化局共一百七十七件 / 套珍貴展品,呈現十六至十九世紀中葡兩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從民間貿易至官方往來的多層次文化交流,彰顯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樞紐的獨特地位。展期至明年三月八日。
開幕式昨日傍晚六時半舉行,文化局長梁惠敏、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白冰、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參贊、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參贊施萬龍、旅遊局長文綺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鍾怡、葡萄牙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代表Rafael Alfenim、葡萄牙東方基金會代表Joana Belard da Fonseca、葡萄牙阿儒達圖書館代表Fatima Gomes、澳門日報社長陸波主禮。
宣傳優秀中華文化
梁惠敏致詞表示,當局將繼深化與內地以及國際社會,尤其是葡語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豐富“一基地”建設的內涵,推動澳門文博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聯繫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冀攜手並肩,共同守護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文明的薪火,為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共融、豐富人類文明的多彩圖景貢獻更大力量。
王躍工致詞稱,故宮博物院與澳門藝博館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已合作舉辦廿五個專題文物展覽,吸引世界各地觀眾參觀,澳門藝博館已成為澳門與內地文化交流、向世界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未來,故宮博物院將持續深化與澳門文化機構的合作,推動中西文明交流互鑒。
講座作坊豐富體驗
為豐富觀展體驗,展場特設多媒體互動區、環視影像及二維碼語音導賞。展覽期間推出多元教育推廣活動,內容精彩紛呈。今日舉辦“藍色航跡:十六世紀以來中國瓷器對葡萄牙陶瓷的影響”講座(葡語主講,設普通話即時傳譯)。本月十五日至廿三日,為“藝博館之友”分別推出以廣彩和青花瓷為主題的“青少年版畫工作坊”,以及由澳門非遺大師李溢坡主持的“廣彩體驗工作坊”。本月九日及下月廿一日,展場內舉行“樂享 · 藝博館”中樂演出。本月十五日起,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現場設公眾粵語導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