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探智能檢測腫瘤治療
聚焦慢性腎病倡四十五歲以上年年檢查
【本報消息】由澳門血液腫瘤科醫學會主辦的“智能檢測與腫瘤治療論壇”,於昨日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在澳門何鴻燊博士醫療拓展基金會舉行。
論壇匯聚內地、香港及澳門醫學專家,聚焦慢性腎病相關議題,包括智能化腎功能測試、低蛋白米營養需知、多囊性腎臟病及IgA腎病治療新進展等。隨着醫學發展,精準醫療成為新趨勢,智能檢測能通過分析數據助力疾病預測、診斷及個人化治療方案制訂,可預防病情惡化、提升康復率。
新儀器助腎臟篩查
香港E-SENSE INNOVATION & TECHNOLOGY LTD.行政總裁陳維達表示,慢性腎病發病隱匿,初期無痛感,察覺疼痛時多已至晚期,需要定期洗腎治療。前期腎病僅能通過健康檢查發現,但基層醫療的代謝性篩查常難以覆蓋腎臟檢測,為此研發了一款名為VitoCheck的儀器,可開展非侵入性腎臟器官篩查,直觀了解腎臟功能,無需驗血驗尿即可生成健康報告。他鼓勵四十五歲以上的人群進行篩查和檢測,該年齡段開始有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早檢查是好事,建議每人每年一檢。
澳門大灣區醫療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吳志豪表示,澳門腎病發病趨勢平穩,政府在疾病篩查與診療投入充足資源,明年將重點推進體檢,契合健康藍圖,助力慢性疾病早篩早發現以降低影響。今年澳門已啟動慢性病篩查計劃,聯合醫療力量開展早期篩查與管理。腎病早期無症狀,需通過檢測排查風險,發現後可通過控糖低鹽飲食、規範用藥延緩病情。本澳腎病治療體系完善,傳統篩查依賴血尿常規檢測,VitoCheck智能檢測帶非侵入性篩查,五分鐘快速出報告的特點,適配基層醫療場景,非常方便患者及時獲取診療建議。
AI助提升檢測效率
澳門醫學專科學院麻醉科院士寧肇基表示,隨着AI發展,腫瘤領域智能檢測推進迅速,澳門各醫療及科研單位均重視相關發展。澳門可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整合醫院、科研機構、人才等資源,搭建一體化平台,結合各單位優勢領域推進工作。澳門擬依託現有基礎打造超前檢測儀器,爭取自主應用。
組委會期望能為澳門腫瘤治療提供相互合作的交流平台,匯聚各領域學者,共同討論腫瘤治療的發展,致力於推動澳門腫瘤治療的專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