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金助科研階梯式發展
澳門大學持續提升科研技術水平,推動土木與環境工程研究成果市場化轉型。近年,高等院校取得多項具實用價值的突破性成果,並成功實現技術落地應用,顯著改善民生,創造階梯式發展成效。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系主任周萬歡指出,在科技基金支持下,本澳的科研發展有更大助力。
周萬歡長期從事土木與環境工程科研工作,重點開展與內地合作的海底隧道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在近期城軌項目中,團隊研發智能感測系統,透過即時監測與預警功能,可在軌道結構變形或環境參數異常時,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發出警報,有效保障營運安全。
其城市軌道交通隧道運營安全智能監測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申請了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科研資助計劃,資助金額為一百萬元。
科研須前期投入
她指出,在澳大多年來一直受到科技基金的支持,近年科技基金在項目類型申請有更多選擇,幫助很大。科研需要很多前期投入,一直得到科技基金的大力支持開展工作,近期也有幾項得到基金支持的項目。
該研究一方面是,對於結構和建築物的安全,開展更精準的預測和防控。另一方面,甚至對整個城市的安全和韌性建設,提供更多訊息。澳大正在進行的一個基金項目,是構建整個澳門的地下空間數字底座,可以更好利用和開發地下的城市空間。
自由度給予空間
科技基金的支持,對推動澳門科研發展幫助,尤其在不同時期都有相應計劃,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到位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幫助。學校很多老師都倚賴於科技基金的支持,開展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勵開展基礎性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希望推動更多參與和開展產學研相關的科研活動,這兩方面科技基金都發揮了很好的平衡。而且,科技投入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科技基金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對科研人員而言,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給予他們更多空間利用,有利科研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