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分數不再是標準 愛才是答案
二四年十月的一個晚上十一點,我在WECOM收到了一位初一學生(化名小月)的留言:“老師怎麼辦?這種情況我真的不知道找誰了,感覺真的好累啊!說也說不清楚。總之,媽媽總是批評我,有時候我感覺好無助,媽媽時好時壞,有時我好心疼她,有時我好討厭她;我有時想活着,有時不想活。我每天都很累,如果媽媽沒有把我生出來多好。老師,我真的好累!”
聽完小月的留言,我非常震驚。僅僅認識她一個多月的我,從未料到她背後竟隱藏着如此錯綜複雜的往事。我立刻向小月表達了關切,對她願意向我敞開心扉表示感激,並懇請她承諾,要善待自己、珍愛自己。幸運的是,在我的安慰和支持下,她的情緒逐漸平復,我暫時能夠放下心頭大石。
小月曾對我說:“從開學的第一節課起,我就感覺到您和其他家長不同,您不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但我媽媽卻非常看重成績,一旦我考得不好,她就會批評我。可是您不一樣,老師,我覺得您的教育觀念非常好,您給人的感覺非常親切。”
在深刻觀察小月的困境之後,我識別出她正面臨五大挑戰:情緒波動、心理健康狀況、家庭關係的緊張、生活壓力以及身心疲憊。儘管小月請求我保密,但我意識到單憑我的力量難以充分支持她的成長。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小月克服這些難題,我決心採取更深入的措施。
首先,我說服小月同意我與她的班主任及學校社工輔導員合作,將她的處境透露給她的母親。同時,我也把事件告訴德育處報備。我們的目標是為她的母親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支援,以期改變家長對成績的過分重視,轉而更多地支持小月的個人興趣和愛好,更積極地傾聽她的內心世界,更深入地關注她的思想和感受。
儘管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但家長的教養方式仍未改善,小月也要求不再找父母。她仍常被無理指責,常在電話中向我哭訴。我雖無奈,但明白不能僅停留在情緒上,於是耐心教導小月與父母相處的方法,幫助她以平和心態包容父母的不足,希望她能逐漸成長,找到應對之道。
在班主任、社工和老師的共同支持下,小月在情感和心理上顯著成長。她學會了面對挑戰、尋求幫助,以及珍惜自己和生活。我向她承諾,會為她營造一個充滿愛與幸福的校園環境。通過這些努力,我希望為小月營造一個更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力量。
袁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