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筆觸更顯個性
——談《F1電影》
落筆多,過於直白;落筆少,不明不白。《F1電影》對主角畢彼特的描寫,落筆剛好,既有留白亦有力道,塑造出獨行車手的落魄形象,與商業紛亂的賽車世界構成對比,人性更突出。
片中畢彼特曾是年少氣盛的一級方程式車手,因比賽意外重傷,幾次婚姻皆失敗,淪為睡貨車的賭徒。老友邀約,他回到賽道,作風叛逆,比賽蠱惑,更被黑人隊友嫌老,幾次敗績後仍堅定比賽。關於他的過去、內心、性格,本片落筆輕薄,僅靠記者提問來略略交代其過去,也透過一場男女對話輕訴心聲。這不是薄弱描寫,而是塑造出神秘形象,以及不為人知的哀痛心情、悲劇過去,因而帶來咀嚼韻味與思考空間。
很喜歡結尾的處理,他贏得比賽後,眾人走向賽道歡呼,他逆行而返回後台,畫面很有“眾人皆喜我獨哀”的衝擊力;最後他離隊遠走,獨自尋覓工作,一派獨行孤客的形象,他為何這樣?背負甚麼原因?為何奪獎後便遠走他方?留白的人性處理帶來強烈戲味,也注入思考未來人生的中年成熟感。
影片不僅拍賽車,觸及修車、車胎、改車、技師、記者、戰術,也寫及兩代矛盾、車隊經營、商業奸計、公關招數,皆拍得豐富、細緻、真實,道出賽車是團隊比賽,缺一皆敗。荷里活史上賽車片,從沒有像本片般觸及如此眾多細節,多姿多采,讓人大開眼界,編劇功不可沒。
影片運用沉哀的個人心情、熱鬧的賽車事業兩層對比,顯出“不為名利,我求我道”,豪邁浪漫之餘,主角個性更突出。
約瑟高辛斯基拍完《壯志凌雲:獨行俠》後,再次執導大製作,將空戰轉為車戰;賽車戲精雕細琢,鏡頭剪接表現出一流水平,讓觀眾看得清晰明白;整體燦爛逼人、節奏緊湊、一氣呵成,兩個半小時毫無冷場;聲畫效果強勁,傾瀉出荷里活娛樂大片的魅力;若在巨幕戲院欣賞,更能高度感受影音震撼力。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