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預製菜

雨 人

    預製菜

    近日,一場關於預製菜的爭論在內地鬧得沸沸揚揚。網絡名人羅永浩與連鎖餐飲企業西貝隔空交鋒:一方質疑菜品是預製且定價過高;另一方則開放廚房自證“清白”。這場風波引發廣泛關注,只因它戳中了許多消費者心裡一個模糊卻真切的不安:盤中餐,究竟從何而來?

    “七分鐘上齊三道菜”;“剛坐下不到五分鐘,菜就端上來了”;“杭州某網紅餐廳,被曝出後廚根本沒有灶台,所有菜品都是微波爐加熱而成”……近期關於預製菜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不少消費者走進裝潢華麗的高檔餐廳,發現高價購買的“匠心烹飪”,原來只是流水線上的工業製品,失望、不滿之情,可想而知。但消費者抵觸的從來不是預製菜本身,真正的矛盾在於:餐廳刻意模糊“現製”與“預製”的界限,用“大師手藝”、“明火現炒”等話術抬高菜品溢價,導致一些消費者花了大價錢吃了廉價品。

    這種信息不對等摧毀了餐飲業最珍貴的資產——信任,就像被曝光的“料理包”事件後,某品牌火鍋店客流直接腰斬。有調查顯示,七成八消費者認為,單份溢價超過三成的預製菜涉嫌欺詐;有超過六成的消費者不接受預製菜入餐廳。

    舌尖上的知情權不該是奢侈品。日本要求餐廳標明“調理食品”佔比,歐盟規定冷凍食材必須標註解凍日期。當羅永浩懸賞十萬徵集證據時,他真正叩問的是:我們何時才能知道“這道菜是現做的嗎?”

    雨  人


本新聞內容轉自澳門日報
 
 ENet Macau Limited | 版權所有 E-mail: cs@happymacau.com
 CopyRight © 2012 happymac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page is designed to be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above and Mozilla Firefox 2.0 or above with Flash Player 8.0 or ab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