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歷史大勢早享統一紅利
十一月七日,台灣《中國時報》以《統或不統,誰能給台灣人更好未來》為題發表社論,探討兩岸統一的方式,指出“更好的統一,避免推進戰爭”。台灣網民留言稱:“只有統一,沒有所謂的統或不統,大家面對現實吧!”沒有統或不統的選項,只有統一方式的選擇,今日台灣社會清醒理性的思考,映射出了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真實走向。
勿沉迷“維持現狀”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展開。美中實力變化重塑全球格局,國際社會關於台海問題的討論中,質疑、否定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的聲音呈爆發之勢。任何抗拒歷史大勢、沉迷所謂“維持現狀”的想法,都是基於對形勢變換的錯判與誤讀。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對時代潮流的精準把握,只有因變而變、識變應變、順勢而為,才能在複雜多變的變局中找準定位,獲得穩定發展的空間。固守對抗,堅持分裂立場、依附外部勢力,只會讓台灣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錯失和平和發展的歷史機遇。
兩岸統一勢不可擋
看清歷史大勢,需要具備縱覽百年的歷史視野。在北京大學上周舉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中,一位台灣歷史學家講到,看歷史至少要看一百年,要看整個走向是怎麼走、過去怎麼樣、現在怎麼樣。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才能找出當下的特殊之處,認清真實現狀。回望百年歷程,中國曾飽受列強欺辱,台灣民眾也歷經殖民統治與兩岸隔絕之苦。而如今,擁有十四億多人的大陸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鑄就了今日的強國景象,也昭示了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歷史必然,更指向國家完全統一的未來。在這一過程中,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的中國人意識也逐步甦醒,越來越看清兩岸統一這一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順應這一大勢,台灣才能走出困惑、告別迷茫,早享統一紅利、時代紅利。十月二十五日,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明確釋放統一後的“七個方面更好”,即和平統一之後,有強大祖國做後盾,台灣經濟發展會更好、能源資源保障會更好、基礎設施建設會更好、安全保障會更好、對外交往會更好、台灣同胞民生福祉會更好、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好。只有統一,台灣才能徹底擺脫“台獨”分裂勢力與政治內耗的拖累,把財政收入全力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台灣傳統產業才可依託大陸龐大市場煥發活力,優勢產業才能與大陸完整產業體系深度融合,合力拓展全球發展空間。統一後,因有強大祖國作後盾,台灣民眾將遠離戰爭風險,安居樂業,在國際上腰桿更硬、底氣更足,真正體會到作為大國公民的本應有的尊嚴和驕傲。
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對台灣社會來說,如何認清大勢、把握大勢、順應大勢,已是當下最重要最現實也最迫切的時代課題。主動融入統一進程,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台灣將迎來抬眼可見的美好未來。
《環球時報》作者 北平鋒